初为人母,当听到孩子叫出第一声“爸爸”“妈妈”时,心里一定是难以言表的喜悦和激动。
但是,如果别的宝宝都开始讲话了,自家的宝宝却“金”口难开,妈妈的心里又会是怎样的焦急和无奈呢?对于这些迟迟不开“金”口的孩子,到底是正常还是异常,要不要去看医生呢? 孩子到了两岁还不会说话,是正常还是异常,要不要看医生?说话晚的孩子比说话早的孩子“笨”吗?在临床工作中常有父母问这样的问题。 几岁说话才算“晚” 小孩的语言发育有一定的规律,一般来说,孩子发出的第一个声音就是哭叫,生后一个多月,由于口形的不同,可以分别发出不同的元音(ɑ、o等)和辅音(b、t等)。
在6~7个月时,小孩会无意识地叫爸爸、妈妈;一岁时开始出现第一批可以被理解的语言,如灯灯、糖糖等简单的词;到了两岁就可以说出约300~400个词和一些简单的短语,如吃饭、上班等。当然,每个孩子的语言发育有其个体差异,有的早有的晚,但如果孩子到了两岁还不会说话,或没有任何交流性的语言,就一定要带他到医院看了。
说话晚,可能是疾病的信号 孩子语言发育延迟可能由各种异常疾病导致,常见的疾病包括: 听力障碍 包括全聋以及部分听力丧失,原因既有先天性的也有后天性的。 1~2岁是婴幼儿语言发育的重要阶段,如果这个阶段听力受损,患儿接受不到任何语言刺激,必将导致语言发育障碍,甚至聋哑。
一般来说,先天性的听力丧失较容易被父母留意到,不过仍有不少家长是直到孩子两三岁甚至五六岁以后,发现孩子不会说话或说话吐字不清,才想到带孩子去医院检查的,但那时往往已过了最佳治疗期,即便是佩戴了助听器,学习语言的效果也不理想。 因此仍有必要提醒各位父母,要留意孩子的听力状况。
如果是一个出生不久的婴儿,可以在他看不见的地方摇摇铃铛,看他有没有反应,他的头是不是随着铃声转过去。如果一点反应都没有,就应考虑去看专科医生。
也有一些孩子出生时听力是正常的,但后来由于疾病或耳毒性药物(如庆大霉素)的影响,导致听力受损,因此对大一些的婴儿也要留意。如果发现孩子听到巨大声响时没有反应或不会害怕、哭闹,在看不见的地方叫他的名字,也没有引起他的注意,或者吩咐他做一些简单动作(如点头、摇头、跺脚、招手等),他没有反应,也要提高警惕。
智力低下 是指在发育期智力明显低于同龄儿平均水平,同时伴有一些行为障碍的一组疾病。 智力低下的原因多种多样,有些是先天性因素造成,如遗传代谢疾病、先天畸形、出生前孕母病毒感染等等;也有后天环境因素造成,如出生时窒息、脑缺氧缺血、脑外伤、脑部肿瘤等;教育因素也是引起智力低下的重要原因,如教育不良、环境剥夺、情感剥夺等。
严重智力低下的患儿因常常伴有其他方面的异常,比如面容体态异常(先天愚型患儿就有眼距过宽、双眼斜吊、塌鼻梁、张嘴伸舌流口水等表现)、运动发育迟缓、喂养困难等,语言发育迟缓只是表现之一,因此能较早引起家长注意。但一些轻度智力低下的孩子可能症状较隐蔽,仅仅表现为不活泼、少动、反应淡漠、喂养困难等而容易被忽略。
对家长来说,如果发现孩子到了两岁仍不能有目的地发音,或者只是无目的地乱叫,就要及时带孩子去看医生。 自闭症 这个名词对许多父母来说也许还颇为陌生,但近几年来,因自闭症前来就诊的患儿越来越多。
自闭症也叫孤独症,是一种神经系统发育障碍疾病。有人顾名思义,以为自闭症就是家庭环境太过封闭、没有交流,导致孩子孤僻、内向,这种说法已经被证明科学性不足。
目前认为,自闭症的原因可能跟基因和遗传有关。 自闭症的孩子在早期行为方面往往就已存在明显异常,比如喜欢一人独自玩耍,缺乏与他人甚至父母之间的目光对视,不怕陌生人,对父母缺乏依恋,等等。
但父母最早注意到的往往是孩子语言方面的问题,即不说话。父母非常清楚地知道孩子的听力正常,但孩子就是不开口说话,对父母的指令“听而不闻”。
另外一些自闭症的患儿虽然可以讲话,但往往是一些重复语言、鹦鹉学舌的语言、自言自语,或者根本就无人能懂的“外星人语言”,极少具有交流性质的主动语言。比如他可以大段大段地背唐诗,却不会说“妈妈我要喝水”这类简单的话语。
有人形象地形容自闭症的患儿在语言发育方面的特点:要么不说,要么乱说。 自闭症患儿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专业人员制订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和训练方法,并且需要父母付出无限的爱心、恒心、耐心和决心。
对父母来说,最基本的一点是,发现孩子的异常后,及时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在他们的指导下,对孩子进行专业的诊治。 也有可能是正常 民间有“贵人语迟”一说,认为说话晚的孩子会更聪明,这种说法是毫无根据的。
临床上的确有一类说话延迟的孩子不属于病态,也不需要特殊干预,叫做“特发性语言发育延迟”。这种孩子在智力、听力、行为等方面都是正常的,但就是说话很晚,可能到了两岁半或三岁还什么都不会说,或者只能说很简单的字,但一旦他会说话,就好像忽然间什么都会说了。
这些孩子之前虽然不会说话,但外貌、行为看起来跟。
幼儿“金口难开”原因你听不懂宝宝说的话,并不证明他没有在说话。语言能力发展的快慢并不一定与智力划上等号,特别是在这个月龄段,宝宝在用自己的方式探索世界,他要合理地分配自己的时间,说话安排在什么时候呢,只有他自己知道。所以,不要操之过急,顺其自然最好。
幼儿“金口难开”原因宝宝语言解读 “鸟语”ING。宝宝的喃喃自语,就像科学家们所说的“术语”一样,他们并不是说来给大人听的,也许只有同龄宝宝之间,甚至只有他自己才会理解。其实,只要你仔细听宝宝的“鸟语”就会发现,他们的嘟哝声中也有语言应有的节奏和韵律。宝宝用自己特殊的语言方式,满足了自己想要和大人一样聊天的愿望。能力有限又何妨,宝宝自有他的沟通办法! 简约训练法。这种方法就是“金口玉言”,只说1—2个字,也代表着一个东西或是一句话。比如就一个“杯”字,可能是宝宝在炫耀自己认识的“杯子”,或是在发出指令——“我渴了,要喝水!”所以,妈妈一定要注重亲子关系的增进,这样才能了解宝宝的语言。不知不觉地,你会发现,自己还是能够理解宝宝的。也许并不是因为语言,而是心灵有灵犀。寻找“金口难开”的原因 大多数宝宝会在10—14个月清楚说出第一个字或词,但也有的宝宝早在8个月就“开金口”了,还有的却推迟到了18个月左右,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这样的差距呢?1.遗传基因。宝宝的语言发展一般会遗传父母中的一个人。请教一下你的父母,了解自己的语言发展情况,也许就会找到一些线索。很多宝宝有很强的语言接受能力(他能听懂一些别人和他说的话),但是就是不开口,可能是因为口腔和舌头肌肉因为基因遗传,发育较慢。2.出生顺序。一般来说,第一个出生的孩子说话比较早,原因之一是,父母有更多充裕的时间来开导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没有人与他抢着说话,发挥空间比较大。而后出生的宝宝可能会出现说话晚的状况,也许就是因为很难有机会抢到话,缺乏锻炼的机会。3.性别有别。一般来说,女孩子会比男孩子说话更早。除了先天发育不同之外,父母往往会更加注重与女宝宝的沟通,比较关爱女宝宝的情绪心理;而对男宝宝,则把重点放在身体方面的锻炼,造就小小男子汉!4.语言环境。当宝宝身处于一个语言丰富的环境中时,语言能力会发展更快,所以机会是最重要的,不要因为宝宝嘴“笨”,着急替他说出一切,要耐心地引导他,锻炼宝宝的语言能力。另外,如果一个家庭中应用语言超过两种,那么宝宝的语言进展会较慢,虽然到最后,宝宝会令人羡慕地熟练说出两种语言,但是在最初的时候,他会很疑惑,不知道自己该说哪种语言。5.社交氛围。宝宝每天由谁看管,和谁在一起的时间最多,对语言的发展也有很大关系。“一对一”的看护往往让宝宝没有必要说话,完全有人会照顾的妥妥当当。所以宝宝的社交是非常重要的,与其他宝宝在一起,无论是从竞争意识,还是语言氛围来看,都有助于宝宝早点开口说话。6.接纳语言。在宝宝学会说话之前,他在学着去接纳语言,听懂别人对他说的话,大多数宝宝在一岁生日前后,开始理解语言。你会感知到他对语言的明确反应,比如“宝宝要喝水吗?”“我们出去溜溜!”“宝宝不要碰啊!”所以宝宝不说话不代表智力有问题,也许他正在构建自己的语言基础,期待有朝一日与你对话。7.因人而异。宝宝独一无二的个体发展,也是语言发育快慢的因素之一。语言发展和身体发展一样,都有宝宝自己的速度。有些宝宝会在一岁左右就能说出清晰的词语,而有的宝宝到了两岁还在摸索中;有些宝宝在学走路之前就能说出句子,还有的到了吹两岁生日蜡烛时还不会把两个字放在一起读。虽然早说话的宝宝一致被认为很聪明,但说话晚的宝宝却说明不了什么。很多说话晚的宝宝上学之后,成绩甚至会超过同伴,名列前茅呢!父母们,如果宝宝现在还没有说话的迹象,不要着急,也不要愧疚,只要你给他提供说话的机会,就是帮助他提高,顺其自然最好!提示:如果宝宝根本没有说话的意识,甚至他听不懂你在说什么,那么可能有听力障碍或者其他智力问题,要及时就医,早发现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