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是:一元,两仪(二气),三才,四象,五行,六合,七星(七宿),八卦,九宫,十方 一元:即为混沌,天地初开,一切初始,无中生有,有生一,先天一气,是为混沌。
二气:也称两仪,即阴阳两仪,也称阴阳二气,一生二,混沌化生阴阳二气,清气(即阳气)上升是为天,浊气(即阴气)下沉是为地。阴阳二气也可互相转换:阳极生阴,阴极化阳,阴阳互换世称太极。
三才:即天、地、人三才。阴阳二气,化生天地,天地育人,三才始出。
四象:是指地火水风,两仪生四象,两仪指的是阴阳,而阴阳衍生出地火水风。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是四象的代表物,青龙代表木,白虎代表金,朱雀代表火,玄武代表水,它们也分别代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
在二十八宿中,四象用来划分天上的星星,也称四神、四灵。春秋易传的天文阴阳学说中,是指四季天然气象,分别称为少阳,太阳,少阴,太阴。
中国传统方位是以南方在上方,和现代以北方在上方不同,所以描述四象方位,又会说左青龙(东)、右白虎(西)、前朱雀(南)、后玄武(北)来表示,并与五行学在方位(东木西金,北水南火)上相呼应。四象的概念在古代的日本和朝鲜极度受重视,这些国家常以四圣、四圣兽称之。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近来受到日本流行文化的影响,而开始习惯这种说法,但事实上中国历来对此四象并没有四圣的说法,一般所指的四圣乃伏羲、文王、周公和孔子等四个圣人。四象也指风、雨、雷、电,四种自然天候气象。
五行:五行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物质观。多用于哲学、中医学和占卜方面。
五行指:金、木、水、火、土。认为大自然由五种要素所构成,随着这五个要素的盛衰,而使得大自然产生变化,不但影响到人的命运,同时也使宇宙万物循环不已。
五行学说认为宇宙万物,都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的运行(运动)和变化所构成,是由于中国古代人对世界认识不足造成的,。它强调整体概念,描绘了事物的结构关系和运动形式。
如果说阴阳是一种古代的对立统一学说,则五行可以说是一种原始的普通系统论。六合:指天地四方(即上、下、左、右、前、后)。
七星:可用于表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二十八宿中的天罡。俗称北斗七星: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
八卦:我国古代的一套有象征意义的符号。用“一”代表阳,用“--”代表阴,用三个这样的符号,组成八种形式,叫做八卦。
每一卦形代表一定的事物。乾代表天,坤代表地,坎代表水,离代表火,震代表雷,艮(gèn)代表山,巽(xùn)代表风,兑代表泽。
八卦互相搭配又得到六十四卦,用来象征各种自然现象和人事现象,基于当今社会人事物繁多,大陆学者王黛林已将八卦三重叠完善出512卦,预测准确率明显提高。在中医中,指八卦指围绕掌心周围八个穴位的总称。
九宫:乾宫、坎宫、艮宫、震宫、中宫、巽宫、离宫、坤宫、兑宫。其中,乾、坎、艮、震属四阳宫,巽、离、坤、兑属四阴宫,加上中宫共为九宫。
九宫在奇门遁甲中代表地,大地,为奇门遁甲之基,是不动的,奇门遁甲分为天、地、人、神四盘,四盘之中唯有地盘是不动,为坐山。汉代徐岳《术数记遗》:“九宫算,五行参数,犹如循环。”
北周甄鸾注曰:“九宫者,即二四为肩,六八为足,左三右七,戴九履一,五居中央。”“九宫”之法用之多端。
汉代时有“九宫占”、“九宫术”、“九宫算”、“九宫八风”、“太一下行九宫”、“太一坛”等,是于占、术、算、医、纬、建等方面的应用。十方:佛教原指十大方向,即上天、下地、东、西、南、北、生门、死位、过去、未来。
另:天干地支:简称“干支”。在中国古代的历法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
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两者按固定的顺序互相配合,组成了干支纪法。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来看,天干地支在我国古代主要用于纪日,此外还曾用来纪月、纪年、纪时等。
三清:即玉清、上清、太清,乃道教诸天界中最高者;也是道教对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的合称。八门:八门在奇门遁甲天、地、人格局中代表人事,所以在奇门预测中极为重要,特别是用神所临之门,以及值使门即值班的门,与所测人间事物关系很大。
八门在五行上各有所属,开、休、生为三吉门,死、惊、伤为三凶门,杜门、景门中平,预测时常以它们落宫状况,即与所落之宫的五行生克和旺相休囚来定吉凶、断应期。一般来说,开、休、生三吉门,死、惊、伤三凶门,杜门、景门中平,但运用时还必须看临何宫及旺相休囚。
九星:在天文学中,宇宙中有北斗七星之说,它们的排行是一白贪狼、二黑巨门、三碧禄存、四绿文曲、五黄廉贞、六白武曲、七赤破军,这七个星宿称为北斗七星,而斗柄破军与武曲之间有二颗星,一颗星为右弼而不现,一颗为左辅常见,左辅排在八,右弼排在九,由七星配二星共成九星。风水学中的九星:传说中为一白、二黑、三碧、四绿、五黄、六白、七赤、八白、九紫。
奇门遁甲中的九星。
一元 太极
两仪,阴阳
三才,天 人 地
四象,老阴老阳少阴少阳
五行,木火土金水
六合,指的是地支六合的关系吧.另有六仪,是七门遁甲里的,分别是戍、已、庚、辛、壬和癸六天干
七星,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
八卦,乾 坤 震 巽 坎 离 艮 兑
九宫 一宫坎(北),二宫坤(西南),三宫震(东),四宫巽(东南),五宫中(寄于坤),六宫乾(西北),七宫兑(西北),八宫艮(东北),九宫离(南)。
另有8门,9星.
八门就是:休门、生门、伤门、杜门、景门、死门、惊门、开门
九星就是:天蓬星、天任星、天冲星、天辅星、天英星、天芮星、天柱星、天心星、天禽星。
八门九星这些全是<;奇门遁甲>;里的术语.
混沌如一; 阴阳两仪; 天地人谓之三才 ;四象分为少阳,太阳,少阴,太阴; 金木水火土是五行 七星指北斗七星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八卦——乾坤震坎艮巽离兑;九宫者,一白二黑三碧四绿五黄六白七赤八白九紫,奇门遁甲以之为地盘也。至于六合 体合于心、心合于意、意合于气、精合于动、神合于动、动合于空
五行是构成世间万物的五种元素,他们是变化无穷,高深莫测的。五行的创立,准确地摹拟了自燃界的状态,世界的万物的生息变化都不能离开五行。排序;一水,二火,三木,四金,五土。
这个排序取决于地支的阴阳变化水在北方子位,子属阳数第一。火在南方午位,午数阴数第二。木在东方,东数阳,三是奇数,也属阳,木依次排第三。金在西方,西属阴,四为偶数,也为阴。土再西南方,对应复末,五为奇,属阳,从具体的逻辑上看,五行排序也是有道理的。天地未分、万物未成之时,最先有水,众水汇集发生变化,万物由此产生。水与火如同父母生子先二肾,左肾属水,右肾属火,火因水才出现的,有了水火后,随阴阳交合,万物生长,第三位为木,第四位的金也就出现了。此四种全赖于土作依托,所以土为第五。无行是古人认识世界的朴素观点,也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关于世界物质学说的基本框架。
⑵天干地支;干象树干,属阳;支象树枝。盘古开天,阐述阴阳变化,建立天 地 人。然后皇氏制订干支,用来纪年。汉代蔡邕说,十干又叫母,就是现在的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支;又叫十二子,就是子丑寅卯晨已午未申酉戌亥
⑶纳音;六十甲子纳音,是仿照古乐六十律而建立起来的,即乾纳甲,坤纳癸,有乾开始,至坤结束和《易经》相同五行中,金有金属音响,所以纳音把金放在地一位。
天皇氏制定了干支,地皇氏则把干支与日月时配对起来。人皇氏制订了君臣和人伦风化,并确定人与干支的关系。到了伏羲观察天地人物,画出了八卦,滋生了文字;皇帝授予大尧河图,人们开始观察日月星辰,大尧进一步考察五行、星宿,然后干支与五行才得以配合,纳音也自然形成了啊
具体方法,就好象取妻之后,再隔八个支干,与另个支干相纳配。
例如;金纳甲子,与下一个乙丑相结合,隔丙寅、丁卯、戊晨、己巳、庚午、辛未、之后,再纳壬申;金纳壬申,与下面的癸酉相结合,隔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己卯之后再纳上庚晨;金钠庚晨与下面的辛已结合,隔壬午、癸未、甲申、乙酉、丙戌、丁亥之后,再纳戊子。火纳戊子,与乙丑结合,然后隔八个支子,在纳上丙申,与丁酉结合,然后再隔支干与甲晨;火纳甲晨,隔八与壬子。木、火、土以此类推直到癸亥结束
⑷五行生克;木在东与春适应,木为阳气的推动而破土生长的。又由水的东流而糍润,谓因水而生,是一种自然形态。
火在南,与夏适应。火焚万物,使万物发生变化,是无形的,说形那木就是它形,俗话钻木取火,所以火为木而生,是一种自然气体。
金位西,与秋适应由阴气作用,万物收敛凝聚而成,又从沙土中发现,所以金因土而生,其生在土却与土不同是自然的造化
水位北,与冬融属阴阴气漂游濡润,滋万物,从西向东,西是金的位置,所以水因金而生是自然的性状
五行相克,如同子女取代母亲。象复仇一样。木克土,土之子金反过来克木;火能可金,金之子水反过来克火;水克火,但火之子土反过来克水;土克水,水之子反过来可土我
五行相生相成,五行有也可相克相灭 好了!不多说了 太奥妙了 真乃无穷啊。简短的是不清的。嘿嘿!就这样吧
天干地支tiān'gāndìzhī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辞源”里说,“干支”取义于树木的“干枝”。
十天干:甲(jiǎ)、乙(yǐ)、丙(bǐng)、丁(dīng)、戊(wù)、己(jǐ)、庚(gēng)、辛(xīn)、壬(rén)、癸(guǐ);
十二地支: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注:十二地支对应十二生肖[1]——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 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早在公元前2697年,于中华始祖黄帝建国时,命大挠氏探察天地之气机,探究五行(金木水火土)),始作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及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十二地支,相互配合成六十甲子用为纪历之符号。根据《五行大义》中记载,干支是大挠创制的。大挠“采五行之情,占斗机所建,始作甲乙以名日,谓之干,作子丑以名月,谓之枝。有事于天则用日,有事于地则用月。阴阳之别,故有枝干名也。”
我国历法以月球绕地球一周的时间(29.5306天)为一月,以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365.2419 天)为一年,为使一年的平均天数与回归年的天数相符,设置闰月。据记载,公元前六世纪中国开始采用十九年七闰月法协调阴历和阳历。
天干地支,是古人建历法时,为了方便做60进位而设出的符号。对古代的中国人而言,天干地支的存在,就像阿拉伯数字般的单纯,而且后来更开始把这些符号运用在地图、方位及时间(时间轴与空间轴)上,所以这些数字被赋予的意思就越来越多了。
古人(一说黄帝)观测朔望月,发现两个朔望月约是59天的概念。12个朔望月大体上是354天多(与一个回归年的长度相近似),古人因此就得到了一年有12个月的概念。在搭配日记法(十天干),产生阴阳合历,发展出现在的天干地支;较为成熟时应该是在夏商周三代
辛未(北京时间),你本身就是“未时”出生的,“未”是地支的一个,对应天干是“辛”。
你知道天干地支吧,天干地支纪时法就是天干和地支以固定的顺序搭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也就是“六十甲子”,60个甲子约合5日,是一个天干地支纪时的周期,一个周期完了又从头开始。 天干地支次序表 1. 甲子 2.乙丑 3.丙寅 4.丁卯 5.戊辰 6.己巳 7.庚午 8.辛未 9.壬申10.癸酉 11.甲戌12.乙亥13.丙子14.丁丑15.戊寅16.己卯17.庚辰18.辛巳19.壬午20.癸未 21.甲申22.乙酉23.丙戌24.丁亥25.戊子26.己丑27.庚寅 28.辛卯 29.壬辰 30.癸巳 31.甲午32.乙未33.丙申34.丁酉35.戊戌 36.己亥 37.庚子 38.辛丑 39.壬寅 40.癸卯 41.甲辰42.乙巳43.丙午44.丁未45.戊申 46.己酉 47.庚戌 48.辛亥 49.壬子 50.癸丑 51.甲寅52.乙卯53.丙辰54.丁巳55.戊午 56.己未 57.庚申 58.辛酉 59.壬戌 60.癸亥。
早在公元前2697年,于中华始祖黄帝建国时,命大挠氏探察天地之气机,探究五行(金木水火土)),始作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及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十二地支,相互配合成六十甲子用为纪历之符号。
根据《五行大义》中记载,干支是大挠创制的。大挠“采五行之情,占斗机所建,始作甲乙以名日,谓之干,作子丑以名月,谓之枝。
有事于天则用日,有事于地则用月。阴阳之别,故有枝干名也。”
1.你说的那个很厉害的东西,叫做方术.如:算命,看风水,占卦,测字,看相,摸骨,观星,甚至画符念咒,捉鬼降妖,呼风唤雨,下阴间等等.其实西方也有大量类似的东西例如巫术也很厉害,但这些都不是正规信仰的核心,真正的核心是践行教义.基督教干脆不接纳这些东西,以免让人误入歧途.要知道术士高手不一定是俢行高人,
2.没有方术不代表不厉害,俢的极好的有时比用方术更厉害,只是在内部表现,不为外人所知而已,不要认为基督教不厉害.不以求神迹为目的是它的一个特征.
3.世间事物都有定数,方术不能根本改变大势,且要付出代价的,否则皇帝可以千秋万代了,而俢行够高的人则可以使运数大大发生变化.
4.基督教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但不是上帝的问题),作为西方起源的宗教,它在传教过程中主打感情牌,感情决定信心,所以难免感性化地判断, 同时为了避免人骄傲及不平等,过分显出人的差异,,它没有圆融深奥突显个人智慧的内容,只强调一切都是神在做,人只是顺服,圣经强调上帝是唯一真神,于是信徒盲目地找反面教材,就出攻击问题了.这是基督教的另一特征.
5.个人认为,灵性生命有时属于不同维次的空间,不宜轻易比较.有关公战秦琼之感.
以上均是个人拙见,望采纳.